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

    (2016—2017)










    渤海经济发展中等专业学校

    二〇一七十二
























    一、基本情况 5

    (一)学校概况 5

    (二)学生情况 5

    (三)教师队伍 6

    (四)设施设备 8

    二、学生发展 9

    (一)学生素质 9

    (二)学生资助 10

    (三)学生职业发展 10

    三、质量保障措施 13

    (一)专业动态调整 13

    (二)教育教学改革 14

    (三)教师培养培训 16

    (四)规范管理情况 18

    (五)德育工作情况 19

    (六)党建情况 20

    四、校企合作 21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21

    (二)学生实习情况 21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23

    五、社会贡献 25

    六、举办者履责 27

    (一)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 27

    (二) 政策措施 27

    七、特色创新 28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35

    内容真实性责任声明(格式) 37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渤海经济发展中等专业学校于2015年4月经德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设立(德政字[2015]23号文件)。学校由云天教育集团联合外资企业与庆云县人民政府以民办公助模式共同投资建设,在校生1258人,教职工150余人,占地158亩,总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办学规模6000人,总投资3.8亿元人民币。位于庆云县南环路以南、青年街西侧的高新科教园区。

    学校秉承“德技双馨,知行合一”的校风,以“尚德树信,精技乐业”为校训,以严格的制度,人本化的管理教育学生,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我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使学生成为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技能熟练,能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

    各级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工作和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二)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

    2017年9月,我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210人,录取条件为中考成绩300分以上,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招生录取流程进一步完善。学校所设专业较为贴合市场需求,实际招生人数较去年有所降低,在除去限制分数这一因素之外,证明学校在自身宣传服务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学院于2015年9月正式办学,截止2017年9月份年共招收中职学生1258人。

    2.实习情况

    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间为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五学期的后期和第六学期,时间计划为2017年11月中旬—2018年6月,我校招收的首届学生2015级学生毕业时间为2018年7月。

    3.专业设置

    学校今年开设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护理七个专业。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前教育

    160100

    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

    汽车运用与维修

    082500

    会计电算化

    120200

    计算机网络技术

    090500

    计算机平面设计

    090300

    护理

    100100

    1—1三年制中专招生专业一览表

    (三)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任教师培养,建立了一支业务精湛、乐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2016年9月至今,学校在现有师资基础上,面向社会二次招聘优秀教师,共招收新聘教师13人。

    1.年龄结构

    全校专任教师83人,其中35岁以下有80人,36-45岁有3人。


    1—1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图

    2.学历、学位结构

    全校专任教师83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1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63人,专科学历10人。



    3.注重教师培养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提升教师数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本年度,各专业负责人均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及挂职锻炼。

    学校重视常规教学管理,管理制度规范健全,各项检查落实到位,考核资料齐全。定期举办教改课堂授课方法研究和教学竞赛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经常性地对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四)设施设备

    截至2017年6月,完成采购设备643.1万元,新增 386.6  万元。其中会计专业设备投入新增28.4万元,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备投入新增81.28万元,学前教育专业新增42.9万元。本年度为各教室配备教学一体机58台。

    截至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备总值30.2万元,生均设备总值4507元;会计专业设备总值32.4 万元,生均设备总值5400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备总值30.7万元,生均设备总值5308元;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备总值110.98 万元,生均设备总值 5820元;学前教育专业设备总值123.54万元,生均设备总值 5169元;医护学院设备5万元;实验室及配套设备680000元。此外建设了3间云课堂教室。各项办学指标均达到教育部对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标准。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

    本年度,学校通过感恩教育、国学教育、素质拓展等一系列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定位、目标分解、树立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以崭新的姿态步入社会。2017年10月份,我校组织2016届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相对于2017届新生,2016届学生在绝大部分价值观单项上都有提升,仅在“关注社会”这一项上持平,其中增长较大的为“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及“乐于助人”。有96%的2016届学生认为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得到了提升,总体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

    2.文化课、专业技能合格率

    学校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使学生成为职业的胜任者、文明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为了充分体现能力为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校积极引导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成绩斐然。

    2017年9月,学校155名学生在德州市2017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网络搭建及应用、动画片制作、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会计电算化、机电技术应用多个领域分别有所突破,获得优异成绩,其中机电技术应用领域荣获全市第二名的佳绩。本学年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7.6%。文化课合格率为53.3%。

    3.体质测评合格率

    本学年学校更加重视学生体质锻炼,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本年度累计举办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体能比赛20余次,举行运动会两次。本学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7.9%。

    (二)学生资助

    本学年,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3】84号文件,按每生每年2000元补助标准,县政府已拨付2016—2017学年度国家免学费补助资金。另外,家庭贫困且表现优秀的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发放政策,对受助情况进行公示。

    本学年,2015届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学生28人,获得校级助学金资助73人;2016届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学生20人,获得校级助学金资助64人;全校获得国家贫困生资助52人,获得校级贫困生资助50人。

    (三)学生职业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教育。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就业的现状,本年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积极普及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知识。

    1.专业能力

    学校针对各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实训教学。

    2.职业素养

    学校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及提升。通过职教周、主题活动月、专业文化墙建设、致良知学习等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引导,加强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以诚信为引导、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1.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主线,加大实训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比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科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争取每个专业核心课程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从而保证各项专业学生的基本培养规格。

    2.加快校级品牌专业建设

    2017年3月,学校结合实际条件和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为校级品牌专业,制定了年度建设推进计划,从实训实践到理论教学按照山东省中职学校品牌专业标准进行建设。

    3.深入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完成上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加强调研,举办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研会议,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扩大专业对职业岗位的覆盖度,加大专业发展力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本年度,学校部分专业与高职业院校建立“三二连读”联合办学。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加快了集团化办学的进程。学校积极加入职业教育集团,并积极参加了各项活动,交流经验,“合纵连横”共谋发展。




    2.校企联合助推专业建设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学校重点与山东银座幼教集团、北京SMC公司、北京索尼公司等行业领军集团、外资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积极联系当地企业公司给予学校在师资、设备、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派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师、技术员前来授课,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3.突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学校各专业均试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选取相关专业核心课将课程体系以模块为单位组合,把项目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项目中形成互动,以适应市场需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考察项目需求,撰写报告,并完成整体方案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专业兴趣和实操能力。

    4.多元化高效课堂模式

    本着使每一位学子成才,为每一位学子终身职教考虑,学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元化高效课堂模式”,采用“升学有基础,就业有保障”的教学理念,如学前教育专业采用了“模拟课堂模式”,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集体备课、轮流做教师、轮流扮演小朋友,创造逼真的幼儿园教学环境 ;机电、汽修专业采用“项目教学法”;公共课积极配合专业课,结合春考考点采用“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和“六步四检大循环”教学模式。



    (三)教师培养培训

    1.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办学规模,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对教师准入条件的新要求,报庆云县人社局、教育局核准,本年度,通过自聘、事业编制招聘的形式,增加了13名经验丰富、有活力、有思想的教师,有效保证了教师队伍稳步壮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2.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制定的规划,于本年度积极派遣12位不同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




    3.加快教师培训进程,积极提高教师素质。本年度学校先后委派9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对本校教师的师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4.加强领导培训,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学校校长及领导于2017年3月、6月及8月先后参加了省级、市级校长业务培训。领导班子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更大提升,为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最前沿的理念。

    (四)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通过宣传学习、制定措施、建立监督机制等途径确保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

    1.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学校发布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学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确保人才方案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2.建立日常教学巡查制度。组建由学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教学秘书组成的校级教学巡查小组,每天8节课对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学习状态、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设备管理、教室环境卫生、校园安全等进行全面巡检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反馈。

    3.建立政治学习制度。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定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先后系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法律法规,并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依据。

    4.严格执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发教师教学潜能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出台了非常详细、操作性强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学校把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全面客观地衡量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教师绩效考核每月考核一次,成绩次月公示,学期末考核成绩汇总,并按照一等奖25%、二等奖50%、三等奖25%的比例进行排名,计发绩效工资。

    5.建立监督机制强化落实。推行校务公开,学校对重大决定、师生奖惩等一律公开公示,有异议情况及时调查反馈。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

    6.教学管理工作程序化。本年度逐步建立了各项工作的工作程序,使得各项工作程序化,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和完善性。无论工作谁来做,程序不变,只需进行不断完善,从而,避免了工作断层,保证了工作的有效连续性。

    (五)德育工作情况

    1.本年度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重视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发展。同时,对学生及时进行全面客观的德育考核。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2017年10月,各专业文化墙正式启用,由学生创作并进行了精彩展示。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党建情况

    截至到2017年8月底,全校共有中共党员23人。其中,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1人;男党员10人,女党员13人。

    2017—2018年,党支部在县委和教育局党委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认真按时完成了党建工作各项工作任务,深入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精神,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并展示学习心得20余次,为发挥党建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教育优势,促进党员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办学,遵循“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与北京知名世界500强企业(SMC、SONY等)建立了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交流任职、员工培训、生产实训、协同创新的合作方式,达到了教学、生产与技术研发的深度融合,成功开创了集团化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优化与企业的合作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贯穿教学全过程,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0]4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教职成司函[2010]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教职成厅[2010]10号)等文件。成立了由安置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了各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并指定教师专门管理。

    学校还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协议》、《实习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学生实习风险管理》等制度。为了落实制度,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岗位实习学生均要签订安全责任书。实习制度落实情况采取“周结”和“月评”检查制,校企联合的实习指导小组检查各个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情况,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各基地实习学生岗位表现情况,并及时反馈、总结检查结果,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实习单位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推荐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切实做好实习任务的贯彻完成、岗位管理、学生岗位保险和待遇等工作的落实。各专业、各实习基地均派出实习带队教师,协助企业并指导学生规范、安全地开展实习活动。实习带队教师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以及岗位工作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要求实习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校企联合对实习学生进行岗位考核,考核的成绩作为专业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计入学分。

    2016年12月,我校组织2015级学生到世界500强企业索尼(中国)旗下的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进行职业认知性实习。

    2017年7月,我校组织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集团幼儿园云天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积极加入职业教育集团,并积极参加了各项活动,交流经验,“合纵连横”共谋发展。2017年10月—11月,学校领导赴德州泰安、枣庄、宁津、惠民等地参加德州职业教育集团第八次全体会议、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齐鲁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大会等会议活动,这些活动加强了职业教育集团各会员单位与全国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德州经济发展、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云天教育集团董事长郑天林被推选为

    德州职业教育集团名誉理事长


    2015年11月1日上午9点,德州职业教育集团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在会议上,云天教育集团董事长、渤海经济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郑天林被推选为德州职业教育集团名誉理事长。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姜清海、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绍辉、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中心处长余舰等省市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就业办公室、德州市教育局等省市相关单位领导,职教集团350余家行业、企业成员,30余家职业院校成员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举行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冠名班”、“订单培养”、“校外示范性实验实习基地”、“厂中校”、“校中厂”签字仪式,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德州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张同光向我集团董事长郑天林等9位新增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客座教授颁发聘书。随后,张同光理事长作工作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集团上年度工作:集团发展平台日渐丰富,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创新集团活动载体,集团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强内部制度建设,集团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集团品牌化运作得到加强,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集团校际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搭建。

    张同光对明年工作提出了整体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围绕“一区四基地”建设,用全市职业教育的新作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增光添彩。并围绕“集团治理机构”、“集团运行机制”、“集团能力建设”、“校企文化合作”四方面作出了具体任务部署。

    副市长董绍辉作重要讲话,他希望职教集团代表充分认清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增强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清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职教集团创新发展;借势而起、奋发有为,合力开创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



    五、社会贡献

    1.为县域内以“民办公助”模式办好职业教育提供典范

    该项目具有“民办公助”混合所有制培训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解决在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中“纯粹的公办活不起来,纯粹的民办大不起来”的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了在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中“民办公助”建设云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模式,将对周边地区高新技能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

    2.可以满足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需要

    2013年10月,省政府将我市作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市为单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进行创新和试验,其中核心的内容是为生产、技术、服务等岗位提供熟练掌握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的人才。高新技能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搭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现阶段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市域内人才的需要。因此,我校的建设符合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政策和要求。

    3.能够加快推进德州市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战略规划的实施

    德州市是鲁西北、冀东南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誉,辐射功能较强。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工程,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批复启动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今年,德州作为山东全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为抓住这一机遇,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全力打造鲁冀边界科学跨越发展先行区、生态低碳发展新高地、全省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桥头堡”的发展思路,努力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率先突破,全面加速幸福德州建设,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校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4.可满足德州及周边区域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018年底,德州市35个工业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300亿元,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等多个主要产业分区。仅拿庆云县为例,庆云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区域总规划面积57.21平方公里,全区现有企业278家,总投资300多亿元,经济开发区承接了庆云周边80%以上的工业投入、每年的人才需求更是在3万人以上,而我市现有高职院校每年毕业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我学校将极大缓解德州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好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5.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加快发展城乡职业人才培训的重要途径

    随着德州市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城镇化、生产性服务业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年均转移不少于6.5万人,到2018年,向一、二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我校将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积极承担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当地农民工就业转移培训以及社会务工人员培训,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研服务。将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社会服务功能。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

    1.经费来源:2017年度学费收入240.00万元,学校自筹775.70万元,主要由庆云云天教育集团投入。

    2.经费的使用情况

    1)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工资支出合计540.00万元。

    (2)采购实训设备支出160.00万元。

    (3)教师培训支出21.20万元。其中国培支出4.50万元。

    4)自筹日常活动经费支出合计294.50万元。其中办公费165.5万元,水电费83.5万元,招生经费27.5万元,差旅费10.2万元,印刷费3.6万元,维修费4.2万元。




    (二)政策措施

    学校采用“民办公助”的一主多元化办学体制。以“政企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配备一定比例编制教师和提供财政工资;集团投入巨资建设校舍,配置一流教学、实训设施;全国知名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实现人才订单式就业等。

    本年度,学校积极实施、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实习管理规定”“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等相关政策和规定,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学校行政后勤、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汇编修订出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制度水平。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铸魂塑形,德育兴校

    一、方案背景

    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省内各地的农村地区,接受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具体现状如下:

    1.学生之前接受的教育存在重分数而轻育人的现象,尽管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是此类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我校学生初中阶段大多数成绩较差,习惯差,长期不受教师关注,厌学、逃学现象经常发生。

    2.家庭教育缺失。我校学生相当一部分为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自己留守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和家长相处时间段,不能接受全面、完整的家庭教育。有的即使接受到家庭教育,由于父母文化层次低,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公德等的教育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

    二、主要目标

    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指导下,为贯彻“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让学生弯下腰做事,抬起头做人,心中有自信,脸上阳光,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企业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具体目标是:1.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 4.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5.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科学合理的建构职业规划。

    三、工作过程

    学校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 号)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为家庭培养好孩子,为企业培养好员工,为社会培养好公民”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在“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职业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弯下腰做事,抬起头做人,心中有自信,脸上有阳光。”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德育教研室。学校在文化管理特色项目建设框架内,成立了德育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吸收校内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学管和班主任参加。

    (二)科学规划,精密实施。

    1.调研、论证阶段。德育教研室成员走访学生,积累案例;走访班主任,了解管理现状;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用工要求。组织会议,分析信息。邀请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代表、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召开研讨会,分析研究采集的信息,确定德育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重点。

    2.实施阶段。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在基层调查,采集信息,组织会议,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形成德育体系。

    1)学校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德育科研,教育引导教师修师表、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做德育工作的行家、育人的专家。把德育贯穿在其他课程和实习实训中。

    2)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发挥文化、环境、活动育人作用。

    学校汲取产业文化的优秀成分,让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学校具有雄厚的校企合作基础,丰厚的企业文化充实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德育工作。学校营造了广播站、宣传栏、墙体文化等立体德育环境,抽象的德育变得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把德育融合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3)学校牢牢把握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干部是德育的主线,班主任是德育的主导,制定了学生主题教育月方案、学生干部培训教程、班主任培训教程,形成了学生教育、学生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三位一体的德育培训体系。 2015年,学工委将图书楼五楼提档升级,开设为“德育大讲堂”。德育大讲堂的开设缩短了德育培训周期,德育培训场次、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学校注重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实施德育,加强团委、学生会、社团的管理,树立德育榜样,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体会与思考

    (一)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主任星级评价方案 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党总支书记—团委—团支部—学生”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登记,每周小结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使一所学校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如何,就要看学校的德育师资队伍如何,为此,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订了《渤海中专教师量化考评细则》、《渤海中专德育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二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每周一下午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暑期学习会期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三)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为此,本年度学校挑选出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工作有如下六个方面: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每日做到“五查”,即查到校、查集会和早操、查课间和午间、查自习课、查放学,所查结果做到每周小节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3.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要求班主任教师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班会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并随时做好班会记录,及时上交政教处。

    5.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班干部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教师。

    6.每学期至少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四)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每年的9月份,是新生的入校的时间。随着新生的入校,学生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学校依然坚持不懈地狠抓常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1.抓养成教育

    学校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政教处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2)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

    3)利用开学典礼,班会和队会课,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2.抓纪律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抓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成立了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和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法制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此外,我校还利用板报、班会和校园广播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法制教育落在了实处。

    4.抓差生转化工作

    1)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认真做好差生转化记录,学期末向学校反馈后进生转化情况;

    2)召开后进生转化专题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使班主任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水平;

    3)对极少数严重违纪的学生,政教处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德育教育园地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

    校园文化是一本无声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于2017年10月份修建了德育教育园地;在教室的室外墙壁上都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语录、警示语等宣传板;在每个教室里都设立了图书角、报刊栏等读书角,通过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自从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我校已形成一个多育并举的大好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案例二:推行全方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鉴于中职生自律意识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的现实,学校实行全寄宿制、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涉及学生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学籍管理、公寓管理、公物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学校实施全天候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从早自习、午休、晚自习到晚寝持续进行管控和记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件,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以早晚自习为例,实行文化课教师和班主任轮流盯班制度。早自习一般安排朗读、背诵为主(如语文、英语的经典文章、国学经典作品等)。任课教师要确定每天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考核要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晚自习一般以做作业、复习(预习)功课、技能操练、辅导答疑为主,辅以科目检测、学生论坛、班务活动等,达到巩固所学知识、锤炼技能水平、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目的。

    2.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建立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每个学期末,班主任要对每名学生的品行、学业、特长、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如实计入《学生成长档案》,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3.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比赛、文明风采竞赛、红色歌曲比赛、践行“弟子规”、“六项精进”和“致良知”学习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显著效果。2017年5月18日-24日,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各院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展演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唱响了职业教育好声音,传播了职业教育正能量。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建校两年来,我校在基础建设、办学规模、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学校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我校的办学理念需要深入论证,顶层设计尚需明晰,办学行为有待规范,实训教学条件仍需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尽快提升。

    1.实训设备采购进度缓慢,实训车间建设刚刚开工。学校要在2017年下半年加快采购实训设备进度,充实各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确保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同时,开工建设机电实训车间、汽修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继续加强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及时聘请专家进行验收。

    2.师资队伍年轻化突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结构明显不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引进学科带头人、能工巧匠等优秀人才的政策缺失,力度不够。学校今后要制定系统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优化师资结构,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处于起始阶段,不够系统深入,社会服务能力薄弱。

    4.校企合作委员会尚未建立,校企合作仅处于接触洽谈层面,还没有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学校要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等。




    附件4


    内容真实性责任声明(格式)

    本人郑重声明:学校对质量年度报告(2016)及相关数据、案例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特此声明



    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郑天林






  • 上一篇:云天教育集团举行全体教职工会议
  • 下一篇:幼小衔接 生活准备——记云天幼教第十五届幼儿自理能力大比拼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版权所有:云天教育集团  备案号:鲁ICP备18032320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举报电话:0534-8215533  联系邮箱:ytjyjt2002@126.com

鲁公网安备 37142302000037号